有數據顯示,由于冷鏈物流的保障不足,我國每年僅僅是果蔬一項的損失的金額就有上千億元。那與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國家80%到90%的農產品冷鏈運輸率相比,我國只有10%到20%。60%的差距,我國農村冷鏈物流應該如何去突圍呢? 就像木桶效應一樣,冷鏈的質量其實取決于最薄弱的環節及運輸和轉運的中間環節。另外,資金不足、投入不夠導致冷鏈斷裂。以冷鏈電商的成本支出為例,國內生鮮電商很難盈利的部分原因就出現在冷鏈物流運輸上,冷鏈成本占到總成本的40%。很多小微企業入不敷出,冷鏈“最后一公里”難以實現。 與冷鏈物流薄弱的供給能力相對應的是市場對冷鏈物流爆發性的需求增長,以果蔬、畜產品、水產品及花卉為代表的冷鏈物流,交易額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另外一組數據是,我國已有的冷藏容量僅占貨物需求的20%到30%,大約有90%的肉類、80%的水產品、大量奶制品和豆制品未滿足能量需求。 現在如果要提升消費的話,那就必須要把冷鏈物流發展上去。政府要通過產業政策來加以引導,這是一塊。第二塊,由于冷鏈物流它不是一個一般的微小企業能夠做的東西,所以它更需要發展規?;凝堫^企業。 |